返回列表
分享

华南国仲“调解+仲裁”服务第138届广交会国际贸易纠纷和谐化解

2025-11-06

2025年11月4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共有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21.4万人,占比69%。现场意向出口成交额达256.5亿美元,保持增长势头。

本届广交会上,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又名深圳国际仲裁院,简称“华南国仲”,英文简称“SCIA”)组织调解专家通过“线下+云上”“调解+仲裁”的方式解决投诉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近70%。调解案件的当事人分别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巴基斯坦、委内瑞拉、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法国、黎巴嫩、也门、塞浦路斯共和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近90%。以下分享部分案例:

案例一:系列案件,圆满化解
该两宗系列案为两个不同的中国参展商与同一美国采购商之间发生的逾期未付货款的关联纠纷。起初系列案各方当事人间信任严重缺失,分歧较大,并且拒绝在付款事宜上作出让步。华南国仲调解专家王炜东与张俊燊经过和各方的多轮单独会谈,引导各方将思维从情绪对抗转向务实解决。最终各方在支付方案上找到共识,达成和解协议,并共同约定就和解协议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将提交华南国仲仲裁。
案例二:和谐高效,定分止争
本案为黎巴嫩采购商与中国参展商因批量货物中的某一批次家居用品存在问题所引发的纠纷。经过华南国仲调解专家晨光、黄礼景和双方的耐心沟通,有技巧性地通过沟通缩小双方诉求之间的差距。经过多轮报价、谈判、协调,帮助双方达成对于布料使用损耗情况的一致认定,从而快速达成和解协议,并共同约定就和解协议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将提交华南国仲仲裁。

案例三:消弭矛盾,案结事了

本案为乌兹别克斯坦采购商与中国参展商之间因墙贴货物质量发生的纠纷。双方此前已经自行协商达成初步和解意向,但在实付安排分配环节无法达成一致。华南国仲调解专家刘韵清、陈嘉卓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在支付安排以外确认将涉及纠纷的货物进行销毁并不得转卖第三方,实现案结事了。最终协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方案,并共同约定就和解协议所产生的任何争议将提交华南国仲仲裁

自2007年至今十九年来,华南国仲在广交会上以“调解+仲裁+展会自律”的中国特色创新规则,高效、专业、和谐解决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纠纷超过1,400宗,调解案件覆盖123个国家及地区。华南国仲通过“调解+仲裁”HDR创新机制,积极落实中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关于建立国际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交流协作机制的任务,依托广交会国际贸易纠纷解决平台,持续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多家调解机构的调解专家参与调解工作,推动大湾区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机制共融。

本届广交会期间,华南国仲调解专家在广交会投诉站现场调解花絮


相关新闻链接:

广东经视:“调解+仲裁+展会自律”广交会背后的中国智慧



上一篇:直播预告|深圳国际仲裁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海商法(理论与实务)》合作课程第一讲即将开课 下一篇:SCIA开放日:一百四十余家律所超两百名青年律师走进国际仲裁大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