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深圳国际仲裁院创建40周年。40年来,深圳国际仲裁院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时代发展共进,在境内外工商界、法律界的支持下,持续提升国际公信力,为中外企业商事纠纷解决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助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改革开放贡献了特区仲裁力量。2023年12月18日,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深圳特区报以《深国仲: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特区仲裁力量》为主题,对深圳国际仲裁院进行系列报道。

深国仲: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特区仲裁力量


深国仲前海总部国际仲裁大厦。

2018年6月27日,深国仲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办“中国国际仲裁是否公正”主题研讨会,推介国际仲裁的深圳规则,发出国际仲裁的中国声音。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深国仲院长刘晓春:向世界一流仲裁机构看齐


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总部位于香港中环。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侯玲玲:加强深港两地仲裁员培训交流
■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我已连任两届仲裁员了,总体感觉深圳国际仲裁院的环境很好,工作人员素质很高,秘书服务细致耐心、周全周到,很多当事人都说感受特别好,尤其是对于案件的争议性问题把关比较谨慎且严格。”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侯玲玲的身份比较特殊,她不仅是一位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一位资深的仲裁员,谈起这些年在深圳国际仲裁院所见所闻,也是颇多感想与感触。
“其实境内外的仲裁机构有很多,国际仲裁面临的是不分国界的充分竞争。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境内外脱颖而出,其受理仲裁和调解案件累计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仲裁案件总争议金额跃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三,其中有很多涉外涉港澳台案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侯玲玲认为,这说明深圳国际仲裁院的国际公信力得到了中外当事人的认可。
侯玲玲说,深圳国际仲裁院高度重视仲裁员的能力培训和职业操守,今年已组织了十六期仲裁员交流培训会,对此她十分赞赏。另外,“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多了,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当事人有的时候确实无法来到现场开庭,深圳国际仲裁院现在可以网上立案、开庭、上传、查阅和下载文书。”侯玲玲说,这对于仲裁庭成员来说更容易协调时间,对于当事人而言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更灵活便捷。
“深圳国际仲裁院正在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并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发展战略,在新疆喀什建立喀什分院,在广东江门设立江门中心。”侯玲玲认为深圳国际仲裁院的国际公信力逐年增强,应该好中求好,继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以更高标准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深圳拥有毗邻香港澳门的特殊地理位置,深圳国际仲裁院又在香港设立了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侯玲玲建议,深港两地可以继续相互借鉴与融合,加强两地仲裁员的培训交流,进一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市人大代表周建明: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 晶报记者 蓝军
“在跨境贸易和对外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在复杂多样的国际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法律挑战、争议解决需求也日益攀升。而深圳国际仲裁院的发展经验和独特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值得企业信赖。”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尚美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建明对深圳国际仲裁院的发展如此评述。
周建明深有感触地表示,深圳国际仲裁院成立于1983年,比香港的仲裁机构早两年,这体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精神和前瞻性。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国际仲裁院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仲裁机构,每年取得的进步与突破都令人瞩目。尤其是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借鉴和引入国际先进的仲裁理念和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仲裁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仲裁整体水平,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晶报记者 蓝军
深圳特区报电子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