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华南企业法律论坛  >   第五届: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与法律问题研讨会(2015年)  >
    微众银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李峻峰:商业银行互联网+资管业务法律分析

    中国华南企业法律论坛

    Southern China Forum

    编者按: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主办的华南企业法律论坛2015年年会暨“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与法律问题”研讨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大楼召开。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民四庭,广东省政府金融办,中国(广东)自贸区工作办公室,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前海管理局为本次研讨会的特别支持机构。来自400多家金融机构的高管和法务人员,与各级法院法官、仲裁员、调解专家、高校学者、金融行业律师及证监会、深交所等监管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共约600人,齐聚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参与了研讨。

    本届年会聚焦“中国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和“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防范和争议解决”两大热点。微众银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华南国仲(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李峻峰就“商业银行互联网+资管业务法律分析”作了专题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参加论坛,感谢华南国仲对我的邀请。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业态,资本业务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我想借这个机会把我们的思考向大家做汇报,一些关键法律问题也跟大家一起做交流。

    随着个人财富的积累、资产的增加,大资管的时代来临了。近两年在财富积累和增值的推动下,结合互联网的背景以及互联网在很多细分领域与金融的结合,已经产生很多新的发展、新的思路和新的做法。

    我记得去年业界也讨论过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在我们实践过程当中,都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刚刚有嘉宾谈到,必须从金融的角度提升客户体验,我个人是做金融服务的,以前是做传统金融的,在接触了互联网之后,确实在思维上以及产品上对互联网有了新的认识。从微众银行来讲,作为首家民营的互联网银行,在现行的金融大背景下,如果走传统的发展道路,空间会很有限,所以要依靠互联网,秉承以诚信为核心,以平台、分享、共赢为宗旨。

    谈到互联网怎么进入到商业银行,我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政治背景,国家层面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监管层面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都非常明确的指出,未来无论是在经济还是金融上,都应该积极支持互联网发展,包括从产品服务的创新、市场活力的激发、优势互补、投融资环境的扩展、审批权限的放松、以及配套征信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发展互联网金融。我非常赞同刚才刘庭长说到的,法制环境的建设,是多层次多方面、逐步建立的过程,互联网经常讲爆击,但所有工作都有一个过程,对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各大金融机构或者其他非牌照类的准金融企业,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政策层面的支持,是很难形成今天这个局面的,所以我认为政策层面的支持,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乃至于互联网金融切入资产证券化非常重要的背景和基础支持。

    互联网+融入银行业务的主要方式:

    1、服务渠道;

    2、运营模式创新;

    3、业务创新。

    最早我们所谓的金融互联网,就是把传统银行的业务放在网上做,在座各位嘉宾和律师都有网上银行,这个实际上是把传统的经营转移到网上,利用互联网让金融产品或者资管产品接入更多人群。

    第二点在运营模式上,比如说直销银行模式、与电商或者P2P平台合作的模式等,这些模式实现了客户与产品在互联网上的直连。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P2P的变形,又积累了很多新的实践模式。

    另外从业务创新上看就非常多了,像线上借贷、线上供应链金融等,这些和传统的交易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胜在一个“快”字,比如说你前端做了很多工作,在跟客户短暂接触之后就能碰到他的投融资痛点并快速达成交易,从而扩展客户群体,实现爆发式的增长。

    传统资管业务和互联网资管业务对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客户端;

    2、产品端;

    3、通道端。

    传统资管业务的客户更多是机构投资者或者高净值投资者,一般普罗大众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我们作为金融机构,从业务发展角度来讲,应着力于服务更多大众,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特别是法律或者风险层面,我们怎么样在这种高速的互联网复制、叠加和拓展过程当中,做好投资者的客户服务,特别是风险提示,怎么样更明确的说明风险,然后介入投资人领域,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而且这也会对未来资管产品最终能够细分,或者以新的产品形态出现面对大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力。

    产品端也跟客户端类似。要开发出合适的互联网销售产品,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创新,拓展产品类别、降低投资门槛;二是重点开发小规模、结构简单、标准化的产品。

    通道其实就是需要通过渠道连接客户,怎么样形成更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资管利益方怎么样以更合适的角色,形成互动效应?这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结果,和需要集中思考的问题。

    另外,我也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就互联网+资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挑战做一些交流。

    首先,互联网+和大资管时代是有共性的,所以互联网+资管业务和互联网+本身在战略上做的规划,如果没有法律基础和政策层面的监管和支持,我觉得非常难做。

    第二个是风险把握难度。这个是我们自己要做好内功的,我觉得风险防范有内部也有外部,外部包括怎么设计产品结构、在销售过程中提供什么样的控制,当存在多个合作方的时候,资产业务边界模糊化或产品复杂性增加了以后,这些问题在法律层面,会存在很多挑战,这个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另外是客户利益保护矛盾突出。这个产品适不适合这个群体,在网络层面上可能客户找不到你,如何提高客户体验,或者快速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最后我讲几个具体的法律问题。

    第一个客户身份识别的问题。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状态下怎么辨别客户身份?现在的难点在于,有些互联网公司通过刷脸识别客户身份,但是在刷脸背后,如何证明这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怎么样形成一个统一的、业内认可的衡量或者技术标准,这个工作我认为还是空白。

    第二个问题是合适销售。基于资管产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非面对面的状态下怎么更合适的向投资者说明,如何准确地实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风险评级的匹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第三个是电子证据。这个之前有谈过,但是整个业态里面所形成的证据,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做业务的时候,它的系统或是内部业务的安排和规划,怎么让公众信任,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第四点是争议解决。资管业务会让我们面对很多大众,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争议,走传统的仲裁或者诉讼,成本会很难控制,这个可能需要跟华南国仲探讨,或是跟最高院请示,怎么形成一个标准的解决争议的程序,去顺应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节约各方处理纠纷的成本。

    第五个是客户资金与资产的对应。就是在资产产品切割或者资产产品对应小众客户的情况下,怎么样做配资?然后你要说明你的产品适应性,这个也有难度。

    第六个问题,小额客户引入。从我们定义来讲就是服务普罗大众,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转换,以及如何做好相应流程工作?都还需要我们一起来思考。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得到在座嘉宾、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