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际仲裁的特区故事  >
    特区40年|张力行:创造与梦想

    国际仲裁的特区故事

    新闻动态

    News

    特区40年|张力行:创造与梦想

    发布时间:2020-12-23 16:03:01

    编者按:


    深圳国际仲裁院(又名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仲裁委员会,曾用名中国贸促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办事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中文简称“深国仲”,英文简称“SCIA”)由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创立于198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市设立的第一家仲裁机构,也是粤港澳地区第一家仲裁机构。


    近40年来,深国仲锐意改革,持续创新,积极推动中国仲裁的国际化、现代化和专业化:1984年,在中国内地率先聘请境外仲裁员;1989年,开创中国内地仲裁裁决依照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获得境外法院强制执行的先例;2012年,在全球仲裁机构中率先探索法定机构管理机制,成为中国内地首个推行国际化法人治理机制的仲裁机构;2017年,创建中国国际仲裁第一个海外庭审中心,并开创常设仲裁机构合并的先例;2019年,率先探索国际仲裁“选择性复裁”制度……目前,深国仲仲裁员覆盖77个国家和地区,仲裁和调解当事人遍及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特区国际仲裁已经成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国仲和深圳商报以“深圳特区40年·我与特区国际仲裁的故事”为主题,广泛征集特区国际仲裁机构的初创者、特区仲裁治理机制改革的参与者、仲裁员、调解员、谈判专家、律师代理人和中外企业当事人的故事,共同回顾特区国际仲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持续创新发展的历程。今天分享的是深圳国际仲裁院首席技术顾问张力行先生的文章。本文已收录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的《泉眼无声:国际仲裁的特区故事》之中。




    微信图片_20201210090104.jpg



    张力行先生,深圳国际仲裁院首席技术顾问、海事物流仲裁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曾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和在中远(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任职,“北大法宝”创始人。




    创造与梦想




    张力行



    我是从2008年开始作为深圳国际仲裁院(也即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曾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的仲裁员,加入这个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仲裁机构的。当时,我从国外回到香港,在一家中资企业工作,随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代表团访问深圳,从此缘结深国仲。后来几年,我又有幸受郭晓文理事长和刘晓春院长之邀,担任深国仲首席技术顾问和前海海事物流仲裁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先后参与了前海海事物流仲裁中心的筹备和建立,以及深国仲在国内外的首个智慧仲裁项目。转眼12年过去了,真是弹指一挥间。深感荣幸的是,我不仅有机会亲眼见证了深国仲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且还能有机会作为一名参与者尽了一份力。由于我在智慧仲裁建设项目上和深国仲合作最多,所以我想把“深国仲智慧仲裁创新与实践”这段富有挑战和创新的历程,作为我与特区国际仲裁的故事,并以此纪念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跟国内外不少仲裁机构都有过一些交往,但深国仲作为一家富有朝气、敢于创新的国际仲裁机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不仅如此,我还与跟我一起奋斗过的深国仲同事们,特别是深国仲的技术团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由于整个叙事都是围绕着“智慧仲裁”这个全新的概念展开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定义一下什么是智慧仲裁。智慧仲裁建设实际上是深国仲为实现仲裁现代化和科学化而启动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系统工程。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智慧仲裁的确切定义。大体上讲,它应该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应用于传统仲裁业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仲裁到达高度智能化的水平,从而实现仲裁的公平、公正、精准、高效的目的。


    今天,各国仲裁机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把深国仲办成不仅是华南地区最好的仲裁院,而且是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除拥有一流的国际化的仲裁员队伍、一流的管理和设施,还要提高科技水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谁具有这样的超前意识,并能够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研发,谁就具有了先发优势。可以说,深国仲是国内外众多仲裁机构中在智慧仲裁上最先布局并付诸实践的仲裁机构。


    应该说,深国仲启动智慧仲裁建设项目是恰逢其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应用。深国仲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国内外仲裁机构中率先布局智慧仲裁。二十多年来,深国仲一直高度重视在科技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先后开发了网上立案、网上办案系统、远程开庭系统,并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的全流程办案,大大方便了仲裁员和当事人,广受好评。深国仲技术团队默默无闻的奉献,从技术上保障了仲裁业务的高效、有序运行,也为今天的智慧仲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仲裁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办案系统,它的技术门槛是相当高的。深国仲的王素丽副院长和网络仲裁处的陈巧梅处长对智慧仲裁的热情和支持令我深受感动。正是因为院领导们看到了未来仲裁发展的趋势,敢为人先,敢于大胆尝试和探索,并提前布局,才有今天深国仲在智慧仲裁方面的先发优势。而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


    深国仲是国内外仲裁机构中最先尝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机构。采用语义理解和机器学习技术研发的国内第一个仲裁机器人“3i”,作为最强的仲裁大脑,可以回答几万个与仲裁有关的问题,并可以进行法条检索。让机器人与仲裁相融合是一个有趣的科学和哲学问题。“3i”机器人在司法界和仲裁界还是挺有名气的,并在2018年获得了中国互联网法律服务创新奖。我一直在设想如何把“3i”机器人与开庭环节对接起来,好让她成为仲裁员开庭时的助手。顺便说一句,为仲裁机器人起名“3i”,是因为我十分认同深国仲在2012年提出的 “3i”核心价值:independence(独立)、impartiality(公正)和innovation(创新)。其中每一个“i”,都体现了特区国际仲裁的核心价值,都体现了特区精神,感染力超强。


    我们正在进行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裁决书自动生成关键技术的研究”,是又一项技术门槛很高的人工智能项目,需要根据深国仲长期积累的几万件裁决书构建“基于统计的法律语言模型”(Statistical legal language model)来实现。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辅助裁决书的起草和核阅,使工作效率和裁决书的质量得以提高。人工智能裁决书自动生成系统同样需要采用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机器学习技术才能完成。经过近三年的开发,终于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裁决书的程序部分的草拟和规范化程度在国内众多仲裁机构中都是领先的。在涉及法律分析和推理的仲裁庭意见部分,我们针对民间借贷和买卖合同两类案件做了大胆尝试,并正在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优化争议焦点和请求事项,以及法律依据和案例。这对辅助仲裁、裁决书起草和核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法律检索技术也有突破性的进展,发现了通过“关键因子”检索的方法,从理论和技术上突破了长期以来,困扰法律人的只能依靠“关键词”检索的技术瓶颈,使最高人民法院倡导的类案推送能够更加精准。


    深国仲除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大量商事纠纷,为深圳特区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外,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是成绩斐然,开发的产品和技术获得了多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各类奖项,在业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对我来说,能够参与深国仲智慧仲裁建设项目,是一次法律科技理论与仲裁实践相结合的难得机会,可以把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人工智能融合起来,并移植到深国仲的智慧仲裁建设项目上来。将科技元素注入古老的法律领域,让它焕发青春,一直是我几十年来的梦想。与深国仲的合作使我有理由相信,通过数理统计、概率论、人工智能可以使仲裁更加精准、更加高效。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任何一个仲裁机构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令我深感欣慰的是,深国仲的领导和同事们敢于尝试,允许试错,有拥抱未来仲裁的情怀,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参与深国仲智慧仲裁建设项目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这是我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北大法律系(现在的法学院)开发国内第一个法律数据库(北大法宝的前身)后,第二次尝试将科技与法律融合的科学实验。当时的研发条件十分简陋,晓春院长作为当时的北大法学社社长和北大校刊学生记者,采访我时见证了当时的研发环境。今天,科技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飞速发展着,法律数据库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还仍然能保持着当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起为深国仲的智慧仲裁建设做开创性的尝试,这的确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正是因为深国仲拥有这样一支年轻、富有朝气、敢于创新的团队,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国仲一定可以成为一流的国际仲裁机构。它不仅拥有一流的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和仲裁员队伍,还拥有一流的设施和科技水平,是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现代化、智能化的国际仲裁机构。


    微信图片_20201229160402.jpg

    SCIA前台的3i机器人,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智能交互服务。